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访问我院并做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数:

2016年12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冯慧玲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并为学院师生举办了一场题为“社会文化模式——数字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战略转换”的专题讲座。武汉大学档案馆馆长涂上飙主持讲座,副院长黄如花教授、陆伟教授、周耀林教授、档案系主任张晓娟教授以及我院多名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讲座。

涂上飙馆长首先代表全员师生对冯惠玲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冯教授的学术地位和成果。冯惠玲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档案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等多项职务。研究方向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项目20余项,发表著作30余本,论文130余篇,成果颇丰,是档案学界的领军人物。

讲座中,冯惠玲教授结合加拿大著名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所做的关于档案论述主题的报告,提出了档案管理的社会文化模式,并从理论和战略两个层面,论述了这一模式形成的过程。她将这一过程归纳为三个理论转换和三个战略转换,其中三个理论转换包括记忆观、资源观和权利观的转换:记忆观的转变表现为档案工作者从证据守护者变为记忆的构建者,档案记忆由权势记忆变为多样性记忆;资源观与记忆观相辅相成,其转变表现为从官方文件转换为社会记录,信息技术是触发资源观转变的一个因素,她举例说明了永久保护真实的电子文件国际研究项目(InterPARES)提出的记录转变为文件的条件的有限变异、网页和社交媒体等非官方记录作为文件保存。由此,档案管理从国家书写时代进入到大众书写时代,而社区(社群)档案成为档案领域近年的研究热点,正是资源观拓展的表现之一;她指出记忆观和资源观的转变导致了档案权利观的转变,经历了无权,到有权,再到放权的转变,与社会、社区一道共建共享档案。档案工作者的职能也由保管者、到建构者、再到传播者和发动者的转变,这一转变对应库克所描述的档案认知认同的四个基本阶段——证据阶段、记忆阶段、认同阶段,社会/社区阶段。之后,冯教授结合国内外档案理论最新动态和工作实例,讲解了档案管理的三个战略转换,包括数字战略、融合战略和合作战略。

讲座结束后,冯惠玲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她肯定了武大图情档一级学科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并期待各个学科之间能够协同发展,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同时希望武大档案学子热爱所学专业,把握机遇,不断扩大档案学的在图情领域的影响力。精彩而又生动的讲座内容,使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讲座受益匪浅,也从冯惠玲教授的学术经历中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