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4点—5点半,在信息管理学院313会议室开展了题为“外文学术期刊在中国学术交流中的作用”的主题沙龙活动。这次主题沙龙活动,由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发起,出版科学系主任徐丽芳教授、期刊中心主任周黎明编审主持,信息管理学院近20位中青年教师及编辑参加。本次沙龙活动就中国学术期刊是否有必要国际化、如何实现国际化以及英文报刊出版质量尤其是外宣翻译等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源于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不断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倾斜以及当前国家政策对英文学术期刊创办的大力支持。作为拥有三种学术期刊的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在创办英文学术期刊热潮面前,我们对这个问题应有理性的思考。
沙龙活动开始后,先由两位开题人——期刊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学报》编辑于媛老师和出版科学系许洁老师作了点题发言。于媛老师将4月中旬参加的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二届英文类报刊负责人专题培训班”作简要的学习汇报。许洁老师立足全球视野,通过英、美、中、印四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偏好来深入探讨一本英文学术期刊在全球学术出版市场将会面临的市场需求;并就中国学术期刊如何国际化的办刊模式作了归纳。
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就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办刊现状、是否应该创办英文期刊、怎样的学术期刊适合创办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不等于外文化、创刊后的经费来源及可持续问题、英文学术期刊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的模式等问题与概念进行了热烈交流与讨论。一方面,参加沙龙的不少老师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问题应理性对待,是否将学术期刊国际化“涉及评价体系的问题”(黄先蓉),“如果过于推崇ISI,将会导致中文学术交流的缺位”(张晓娟);另一方面,也有老师支持用英语发表论文,“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学者读懂英文的人更多”(朱静雯)。在经过一段“是”与“否”的讨论后,大家回到讨论的起点:什么是“国际化”,“国际化的学术期刊应该是具有特色的学术期刊”(李明杰),“外文化≠国际化”(董克);进而达成共识,对于地域性、民族性强的学术期刊,如果作者地区分布和内容特色已经呈现国际化的特点,那么,是否是英文出版,都不能否认其国际化的实质;对于一般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如果时机成熟,办刊条件、人力资源、经费的持续提供和稿源问题都能解决和克服,可以考虑创办一本英文期刊,让它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传递声音(徐丽芳,董克)。
首次主题沙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待第二期沙龙的主题及时间确定后,将及时公布于信息管理学院和期刊中心的网页上,届时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
(供稿人: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