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陈传夫院长阐述持续发展本科生“三创”能力
发布时间:2008-03-24  点击数:

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

持续发展本科生“三创”能力

近日,笔者就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问题采访了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他提出:持续发展本科生“三创”能力是研究型大学培养一流拔尖本科人才的关键。

陈传夫从三个“变化”阐述了他的观点和学院的做法。

以变化定位

信息管理学院党代会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将学科创新放在重要位置。由于学院涉及的学科在国际国内正发生着革命性变革,国际上本领域的一流学科正在及时调整方向,由模拟环境向数字化转变;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已使学院的学术优势面临潜在危机。因此,学院要秉承传统,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信息管理学院;面向需求,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面向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建设需要,将学院建设成国内第一所高水平的iSchool;引领未来,形成新的教学与学科特色,实现学科可持续创新发展,领导学术与职业潮流。

为此,我们在本科教学中不断探索,应对新信息技术环境,打造坚实的信息资源管理高级人才培养链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的、面向数字化信息资源环境的复合人才;形成人才培养优势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特色;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建设适应研究型学院发展需要的高起点的优秀本科教学、评估与管理体系;强调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发展,包括领导能力发展。

以变化求新

面对变化,我们更新了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对研究型学院培养本科生的办法、传统学科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路径、研究型学院应用新学科的培育、综合高素质人才培养办法进行不断探索,以制度保障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改革资源配置机制,促进课程基本设施建设;建立大学科观念,促进研究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变化中建立稳定的研究型教师团队,从根本上保证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信息管理学院着眼“开拓创造、务实创业、引领创新”的能力体系发展,探索出了“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解决复杂信息问题综合能力、引领未来的的优秀创新性本科生”的本科能力发展模式。

以变化应对

培养解决复杂信息问题为中心发展“三创”能力方面,信息管理学院主要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协调发展,通过设置平台课,加宽基础知识,在宽专业口径中柔性设置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人才市场信息选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可跨专业选课,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获取、分析、评价、开发、管理和提供知识信息。

以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现实与长期需求引导“三创”能力发展。围绕国家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各环节,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制定政策从创新学习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创新学生活动等方面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进行奖励。2006年学院11名本科生和9个学生组织或团队获得创新学习奖。学院大力倡导科研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开放实验室吸引大批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运动)成为美国图书情报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学院敏锐跟踪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发展动向,与多所国外信息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进行全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凝炼出“需求、技术、管理与政策”相结合的课程模块与教学元素,创新课程设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人文的融汇,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升了职业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将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在融合中发展创新能力,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基础设施、实践基地与课堂教学立体化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等,都是信息管理学院探索出的新方法,并已成为创新教育的常态。(作者:武汉大学报通讯员 田东)

编后:日前,陈传夫院长以发展本科生“三创”能力为主题接受《武汉大学报》采访。本文于2008年3月14日刊登在该报第1143“院长书记访谈”专栏。